分類: 軍事新聞
“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
“情緒竟然可以通過表情、動作、行爲等方面覺察到,還可以唱出來、畫出來、手工做出來!感覺很奇妙。生活中的水果、線條、音符都可以代表我的情緒,我才注意到自己情緒可以變化這樣快。”雅安市名山區實驗小學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生活大幅提升和改善的同時,大衆心理壓力也隨之總體升高,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心境、認知、行爲障礙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藝術治療這一形式新穎且契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療愈方式受到社會各界日益重視。2022年11月20日,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發起“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活動,選用“繪畫療愈”和“音樂療愈”兩種藝術療愈形式,特邀心理專家定製研發“藝術療愈零基礎課程 ”,圍繞孩子們最常見的“情緒”問題,幫助其更好地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處理情緒。
牽手藝術 寓教於樂
因爲疫情反覆,不少學生居家學習。長時間不與同齡人交往,學生常有可能出現不良情緒和行爲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危機成爲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此次心理療愈走進課堂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方式,充分發揮平臺和資源優勢,聯動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幾十所橋愛心理健康課堂項目校,同步開展。以四川雅安地區爲例,橋愛在33個項目校的92個授課班級中開展心理健康課堂,並配備教師用書250套,學生用書6850冊,學生成長日記6850冊。同時,橋愛派發給授課老師的“課程包”十分用心,包含教案、PPT、教具清單,以及需要打印的掛圖和貼紙文件,還有課堂上學生創作時播放的背景音樂等。“你好,心藝術!”活動作爲學校心理課堂的豐富和延伸,既有一定的教學基礎,又爲缺乏藝術專業訓練的老師科學實施藝術療愈課程提供了有益探索。
“實際上學生很大可能會排斥心理測試等太直接的方式,因此我們綜合了多位心理專家的建議,選用了繪畫和音樂兩種途徑,來幫助孩子們打開心靈。效果也非常可觀,學生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心靈也得到了釋放。”橋愛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代潔表示。
藝術療愈不僅聚焦學生,更是填補了非專業心理老師在輔導能力方面的空白。“教育工作中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學生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課教師用書的詳實授課步驟指導,讓我不再發愁‘上什麼,怎麼上’的問題,學生用書與成長日記讓孩子們擁有了系統的學習材料,便於記錄陪伴學生成長。讓教師和學生更加喜愛上心理健康課堂!”四川省雅安市八步鎮中心小學胡國瓊老師告訴記者。
深耕領域 融合發展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研發和普及。2021年,由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心靈放映室”項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材正式出版發行,包含教師用書、教學用具、教學素材(PPT、視頻)、學生用書、學生手卡等。這爲各地項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和完整的教學工具,極大增強了項目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可持續性。
據瞭解,橋愛對藝術療愈公益項目的支持並不侷限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早在去年5月,橋愛與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設立了“藝術治療研究中心”,共同攜手開啓藝術治療在高校的科研與教學。重點開展中國本土化藝術治療學術框架和課程體系的研究,同時引進國內外藝術治療頂尖人才,構建國際化專業師資團隊,定期組織藝術治療領域國際性學術交流,藉以推動中國藝術治療行業標準及評價體系的建立。
期間,還舉辦了“藝術治療的現在與未來”主題系列講座,每月一大師,每月一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共同探討藝術治療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提到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見誤區,美國加州南部大學臨牀心理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家庭治療碩士廖暢宇提醒道,不論是遊戲治療還是表達藝術治療,我們最終目的是怎樣讓孩子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最錯誤的方法是根據孩子行爲的乖巧或者好壞去“獎勵”他/她。給予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不僅不能夠給他/她帶來安全舒適的心靈環境,反而會加重兒童的緊張、焦慮等情緒。
“藝術創作與我們的心靈健康息息相關,藝術不僅在學校裡、在博物館裡,也在咖啡館,花卉、地鐵牆等目所能及的地方”。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生教育)何天虹教授表示,從藝術透視孩子內心,可以幫助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詮釋事物,併爲自我增強正面的抗逆力,以促進孩子個人成長及發展。
除了支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堂、高校藝術治療科學研究和大師講座之外,橋愛還走進基層社區,開展“社區心理坊”,將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和舒壓療愈諮詢服務帶給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志願人員和基層黨員,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
擔當責任 踐行慈善
我國2020年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爲24.6%,其中,輕度抑鬱的檢出率爲17.2%,高出2009年0.4個百分點;重度抑鬱爲7.4%。長期以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益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台Coser控攝影師性侵 在旁男友要她「忍一忍」…女方提告下場大反轉
近年來,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積極投身關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用愛與專業治癒“童”心。自2013年創立初期,橋愛就聚焦扶貧助學公益項目。2017年起,橋愛開啓戰略轉型,立足兒童心理髮展規律和學校教育資源現狀,將公益主題聚焦於心理健康教育與藝術文化療愈領域,代表性項目有“心橋計劃”、“心靈放映室”等。
截至目前,橋愛的項目已遍及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地。資助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心理課程體系,並配套提供解決方案,受益學生超過8萬人次。
在公益領域,橋愛一直秉承初心,肩負使命,篤定前行。“從扶貧助學到精準聚焦兒童青少年,從服務學校輻射延伸到社區羣衆、社會特殊羣體,橋愛一直在路上,關愛從未間斷。我們堅信,只要方向正確,何懼山高水長!”陪伴橋愛同行的,是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是權威專業的科研機構、是優秀勤勉的項目團隊。在愛與專業的加持下,橋愛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正將公益慈善事業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橋愛認爲,每一個孩子們都是獨有的寶藏,他們都有着自己的天賦和愛好。橋愛將持續用藝術療愈的方式走進兒童青少年的內心,讓陽光灑滿心中最隱秘的角落,爲他們創造更多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人們更加了解和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打開他們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引導學生參與平安校園建設
本報訊 (周紫宇 全媒體記者李書賢)在大學校園內,宿舍無疑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它是學生安心休憩的溫馨港灣,也是開展學習討論的“加油站”。爲保障學生宿舍安全,近年來,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依託物業公司宿管部與學生宿舍自律會兩支隊伍,以每日一巡、每週一查“兩個一”爲主要抓手,完善學生宿舍安全精細化管理,爲平安校園建設築牢根基。
“接下來,我們要講一下怎麼操作煙感器報警復位……”今年秋季開學,“安全第一課”相繼走進學校各班級,也走進各棟學生宿舍。爲增強宿管員安全意識,學校安全穩定部(處)消防科工作人員郭尚軍,做好了充足準備,與樓棟宿管員面對面交流。滅火器怎麼用、煙感器怎麼操作、引領學生緊急疏散時要注意什麼……一項項事關學生安全的“細枝末節”,郭尚軍一一展開細說,並通過組織宿管員上手操作,確保他們學到位、能運用。
類似的學生宿舍管理安全培訓,在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並不鮮見。“宿管員肩負着重要的教育管理職責,他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生活,還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因此學校學生工作部(處)宿管科時常聯合我們共同舉辦安全培訓,提高宿管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做到關愛與嚴管相結合。”安全穩定部(處)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爲保障學生宿舍安然無虞,學校宿管員堅持“每日一巡”,通過每天巡樓將安全隱患排查及安全設施維護保養工作日常化,發現隱患便及時記錄在案,並上報至宿管科,科室聯動解決。“12棟506室查獲吹風機一個,學院已處分;4棟409室查獲捲髮棒一根,輔導員已進行批評教育……”翻開宿管科的安全隱患排查臺賬,隱患問題、對接輔導員、檢查部門、處理結果等信息一目瞭然。目前,該校各二級學院均將宿舍安全工作列爲中心工作,對整治情況安排專人一對一對接跟蹤、組織針對性安全排查,確保一步到位消除隱患。
在學生宿舍安全管理方面,與宿管員“並肩作戰”的還有另一支隊伍——學生宿舍自律會。據瞭解,該組織成立於2012年,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漸形成較完善的運行管理制度,與學校相關處室共同做好學生宿舍安全管理。“他們每週深入不同片區的學生公寓開展安全排查,尤其會緊盯宿舍內違規電器使用。”該校學生工作部(處)宿管科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組織充分發揮“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優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平安校園建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管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校園內營造“人人都是平安建設參與者”氛圍。
北京海淀區中小學生心理測評項目啓動
近日,海淀區2023-2024學年度學生心理測評工作佈置會召開。
海淀區教委副主任趙霞在會上指出,科學識別、實時預警和妥善應對是做好心理工作的關鍵。各校一定要摒棄原有的“救火式”的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方式,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提升學生心理素養,降低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機率。各校要高度重視心理測評工作,將其作爲健全篩查預警機制,及早實施精準干預的重要環節,借用心理副校長等專業力量對測評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合理應用,完善學生心理檔案和心理預警羣體臺賬,深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別是對篩查出的重點學生心理干預工作。要充分認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責任,用更紮實的工作,全面推進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不斷推動構建彰顯海淀特色、更具教育實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海淀區教科院院長吳穎惠做了心理測評工作動員,表示心理髮展的動態性決定了要定期進行心理測評,瞭解學生心理狀態和發展變化,通過甄別,給不同學生羣體以不同的幫助和支持。
海淀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科研員王俠詳細介紹了2023-2024學年海淀區中小學生心理測評的框架內容、預期目標,結合《海淀區中小學生心理測評工作操作手冊》,說明了測評組織、實施方式,強調了測評的規範性和保密性,提示學校,在家長知情同意下,按時完成學生心理測評工作。
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發病率持續上升,並呈現低齡化趨勢,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和關注。海淀區作爲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區,一直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載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目前已持續開展4年中小學生心理測評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測評指標選取、測評過程組織、測評結果分析與應用經驗,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監測體系,區域、學期、學校共同發力,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張鵬
讓鄉村人才想爲能爲敢爲(縱橫)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近年來,隨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深入,培養一支有活力、有知識、敢拼搏的鄉村人才隊伍日漸成爲各地發展的“剛需”。因此,必須想方設法厚植人才培育沃土,搭建幹事創業平臺,爲想爲者鼓勇氣,爲能爲者添底氣,爲敢爲者增信心,不拘一格用人才、不遺餘力育人才、想方設法留人才,繪就新時代鄉村人才工作的新畫卷。
濃厚氛圍鼓勇氣,讓人才“想”有所爲。青年人才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則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條件。應着力做好農村新面貌新氣象、返鄉創業典型案例的宣傳文章,以鄉音鄉愁爲紐帶打好感情牌,引雁歸巢,吸引有知識有情懷的青年人才攜夢而歸。大力發揮“農創客”“新農人”等羣體的帶動效應,以深化黨建聯建、遴選農業產業帶頭人等形式多維發力,以才引才,吸引更多人才來到農村發展。
提升技能添底氣,讓人才“能”有所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建立起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其關鍵在於下功夫培育。一方面,應注重挖掘本地人才專家,如農村土生土長的致富帶頭人,長期紮根基層的農業“土專家”,或是學成歸來的創業“領頭雁”等,以完善合理的鄉村人才評價機制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熱情。另一方面,着力構建起多層次、多種類、有側重的鄉村人才體系。應重視鄉村人才的技能培訓提升,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創新涉農職教人才培養模式,就近就地開設培訓基地,更好滿足涉農人員的培訓需求。
政策支持增信心,讓人才“敢”有所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而艱鉅的工程,需要久久爲功,不斷克難攻堅。因此,除了人才自身有想法、有能力,還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撐增強鄉村人才建設鄉村的信心和力量。既要積極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政策引才環境,讓人才有“裡”也有“面兒”,使之各展其能、大顯身手,又要向有突出技能貢獻的鄉村人才優先提供項目申請、金融貸款、技術培訓等支持,還要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給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關懷,讓他們放開手腳、大膽試大膽闖。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積極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引進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以真招實策築巢引鳳,爲鄉村人才打造謀事有舞臺、幹事有機會、成事有空間的良好氛圍,才能真正讓鄉村人才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竭的動能。
(摘編自《浙江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9日 05 版)
【專欄投稿】臺灣高齡社會仰賴外勞的照護制度,還能走多久?
圖爲外籍看護陪伴長者在公園內散步。 圖/記者餘承翰攝影
民國83年410教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訴求,讓人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爲迴應此訴求,教育部86年開放私人興學及專科升格技術學院、科大等,但當時政策推動時卻沒有將未來少子化因素綜合考量進去,致使出現政策盲點、種下高教惡果,如今私校退場爭議多、私校爲開發生源導致亂象頻傳,年青人學子躺着考,也有大學可以讀,個人與社會持續爲此付出昂貴的學習成本。只作單一思考,沒有納入影響深遠的關鍵因子,造成後續要花更大資源收拾殘局的案例所在多有,放寬外勞這項政策,應該要吸取過去失敗經驗,做更周全的政策設計與選擇。
現在,我們正爲了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舉國耗損讓情況不再繼續惡化下去、目前正進行的放寬外勞政策,如果執意推動,可想而知,勢必又成爲長達十年以上的政策困境,特別2025年臺灣就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超高齡嚴峻挑戰,但同時又得爲放寛外勞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疲於奔命,臺灣還有多少本錢可以虛擲?
爲何我們如此憂心?主要考量因素有下列幾點
一、 臺灣社會長期對醫院看護勞權及移工人權的漠視
24小時全天照顧很普遍發生在外勞及醫院的看護中!記得之前有位立委很認真的來找我們探討醫院看護工未符合勞權的議題,想開記者會抨擊,但我跟他說,若要符合勞權,176*24小時=4224元/天,一個月就需要至少12萬元,若加上1.34倍及1.67倍的加班費計算,更是天價,若倡議勞權議題,但也無法提出周全的改善建議,當下造成的最大沖擊,就是個案本身,這類家庭很少人付的起,屆時立委的善意反倒成爲擊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形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我們認爲,這塊棘手難解的議題非常需要政府擔起責任,做好政策設計,投入必要資源,協助一般家庭能承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同樣,在家的外勞,其工作時間及相關權益更是長期被忽略,這些本身就缺乏人權的工作者們,期待他們能提供優質照顧服務無非是緣木求魚,不論是本國人外國人的這些照護者,若不提出對勞僱雙方都蒙利的人權改善政策,急急忙就用現行模式開放,必讓舊有的長照問題,再生更多隱藏難解的社會未爆彈。
二、失聯移工在社會底層四處竄流
缺乏人權的移工政策,容易導致移工因各種困難而逃跑。一般而言,很少有國際移工來臺灣工作是要立志當逃跑外勞的,通常是原本在合法狀態遇到難題,但未能被好好處理解決的移工,所以只好自力救濟地「逃跑」,無奈的成爲社會的邊緣人,四處流竄。
依照移民署統計,截至112年7月底爲止,失聯移工數字已達83,383人!且歷年數字一直向上攀升,若放寬外勞政策而沒有其他配套改善作爲如同步提出人權改善政策,可預期失聯人數必會持續增加,失聯移工的人身安全,以及流竄在社會底層困境及因爲見不得光可能導致各種難以想像的後果,這些複雜又困難的議題,相當難解。
三、加速臺灣老人失能化
面對長照需求,家有外勞,就一般觀念,有花錢聘人,當然要儘量讓移工做事,根據我們在照護第一線的觀察,如果萬事都仰賴他人,久而久之,長輩自主生活能力會逐漸退化,失能速度想當然而會變快。
急忙推動外勞開放政策跟目前長照十年計劃推動的意旨相互衝突,這些年來第一線長照服務工作者們篳路藍縷,希望達成長照十年計劃中:「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的目標,這些明明白白寫在計劃內的文字,都是我們認爲臺灣社會應該要走的長照之路,也是長照政策推動的基礎所在,政府右手推動往這方向邁進的計劃,左手又推出違背此方向的政策,左手打右手,政策與計劃相互矛盾,全部能量在這矛盾過程中抵銷完畢,原來持續前進的步伐就在原地踏步,這項自外於長照政策精神的急就章政策,正逐步的抑制與崩解過去政府與民間的努力,籲請決策者們能戒之慎之,充分考量與評估後再行做重大政策的推動。
Red Velvet暌违6年推出正规专辑 成员忧心痛苦表情曝光
綜上,這次放寛外勞的政策如此迅速成形,應不「脫離」選票考量。認真思考,放寬外勞,真的有助於選票增加?是否能造福到那些亟需要照顧的人們也讓人十分懷疑。
過去長照2.0政策,有效讓臺灣照顧服員成長了近10萬人,面對外勞放寬政策,同時也是在縮減對於未來這些照服員的工作機會,我們觀察到目前各地照服員們已紛紛不滿政府如此不經討論與評估,而急切單方宣佈開放的作爲。
各界長照先進也陸續發出放寬外勞不當之處,學術前輩們也陸續爲文評析此一政策的盲點,距離選舉還有數個月,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各方論辯出臺灣應該走出來的幸福的長照之路,我們確信唯有消彌各方歧見,凝聚大家共識的公共政策,才能真的具體實踐而不至於淪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困境。
臺灣社會需要好的政策設計、配套計劃、縝密方案評估以及能拿出能說服社會的論述內容,如果沒有上述這些,只想用政治力勉強推動,過去也不乏公民用選票拒絕錯誤政策的歷史教訓。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特色優化,精準支持 引導師資良性流動
(原標題:特色優化,精準支持 引導師資良性流動)
【專家視點】
作者:齊書宇(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副主任)
“強教必先強師”,高校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是決定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變量,也是教育強國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我國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的持續增加、人民羣衆對優質高等教育供給的期待,是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也使高校教師資源優化配置成爲重要命題。從入學預期規模來看,“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學齡人口一直處於上升趨勢。7月份公佈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655萬人,比上年增加225萬人;同時,據測算,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總規模預計在2032年達到峰值9085萬人。可見,我國高校師資隊伍規模仍需擴大。
爲應對高等教育師資需求缺口,除“做加法”、鼓勵高校加大優質教師資源的引進力度、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待遇保障以提升人才吸引力外,還應從均衡與優化存量入手,客觀分析我國教師資源配置現狀,以更好地統籌配置區域教師資源。
識別影響區域高校教師資源的關鍵因素
決定一個地區高校教師隊伍質量的因素是多元的,很多因素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與此同時,相關政策的引導支持作用不容忽視。
區域的高校教師資源配置與經濟發展間存在顯著的協同效應。區域優質師資數量與區域人均GDP對比結果表明,人才數量位於前10的省份中,除教育大省遼寧省和四川省以外,其餘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8省市的人均GDP排名均在全國前10名以內或接近前10名水平,區域人才聚集與經濟發展間存在較強的一致性。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根據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可知,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包括北京(6.83%)、上海(4.44%)、廣東(3.42%)、江蘇(3.12%)、浙江(3.11%)等,這些地區在知識存量、研究人員數量和投入方面均位於全國前列,與區域優質師資數量的排名結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教師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成效和科技創新,優質教師資源能夠爲當地各產業的發展提供勞動力以及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經費投入以及醫療、教育、養老等資源的同步完善也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向該區域遷徙,從而推動當地優質師資水平的整體提升。
區域高校教師資源往往圍繞地區的優勢學科集羣形成規模與特色。受到自然地理條件及科研歷史積澱的影響,我國高校的優勢學科存在較大差別,這一點在區域高校教師資源配置上具有明顯體現,部分省市總體上教師資源不足,但在某些學科上具有相對突出的優勢。以吉林省爲例,雖然其高校教師總體數量處於“低富集區”,但該地區的吉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爲本地區化學學科領域人才集聚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數據顯示,應用化學研究所成立70年來創造科技成果達1200多項,圍繞化學學科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水平教師隊伍,使得該省化學學科的拔尖師資數量在全國排名靠前。這背後的基本邏輯在於,優勢學科會聚大量優秀人才,優秀人才成爲優質師資重要來源,優質師資再爲學科建設和後備人才培養提供助力,進而形成正向循環。
區域政策環境與創新文化也同樣影響着高校教師資源擁有數量和質量。教師職業的高社會地位、高水平學術獎勵,以及預期穩定的職稱晉升制度、相對寬鬆的職場氛圍等仍是吸引大量優秀人才進入的重要因素。但區域間差異依然較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數據,作爲國際科技創新和文化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階段2020-2022年的生師比分別爲16.9、16.74、16.31,總體較爲穩定,且教師數量穩步增長;相反,雖然國家長期致力於支援西部教育發展、加大教育資源精準投入,但高校教師在作出抉擇時仍會受福利待遇、生活環境、職業前景、家庭因素、文化感受等因素影響,如果沒有引進補助、激勵績效、職稱評定、服務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完善,既要“招得來”又要“留得住”的引進目標很難實現。
優化區域間高校教師資源配置的策略建議
加強教師人才政策精準設計,提高區域教育政策協同。一方面要強化政策的兼容性,促進教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相協調,加大教師隊伍建設資源投入。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可由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共同研究解決教師資源配置中的重大問題。通過加強跨部門溝通協調,確保政策落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強高校政策落實方面的指導,尤其要確保中央及地區政策在基層高校落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重視政策的全面性和精準度。目前針對高校教師的人才政策多是按照基本共性化需求設計,然而由於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所處年齡、自身狀況等因素使得每位教師事業發展通道、生活需求、所遇瓶頸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緊抓特色優化與精準支持應成爲優化區域教師資源配置的重要考量。
建立區域間教師資源共享機制,扭轉欠發達地區教師資源相對缺乏局面。加強東中西部之間高校教師資源共享,搭建地區間以及同一地區內部不同高校間的師資交流平臺,推進跨區域高校教師交流輪崗。通過建立區域教師資源共享機制,可以實現教師資源的流動和互換,從總體上改善欠發達地區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也能減少發達地區因優質教師資源“擁堵”而帶來的資源浪費,從根本上縮小不同地區之間的教師資源差距。同時,針對拔尖教師資源流動還應完善相應的制約政策。已經在實施的東部地區高校不得到中西部、東北地區“挖人”,以及西部高校人才調離需滿足規定任教年限或拿掉“稱號”再“走人”等措施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應長期堅持。同樣,在對口支援政策計劃中,也應明確支援教師的交流年限,以完成一屆大學生培養爲週期,給予受支援高校充分的“消化吸收”時間。
重視服務區域發展的個人貢獻績效,並實現區域高校教師評價可量化協同。一方面通過重塑評價維度,打破“教學”“科研”相割裂的傳統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中區域貢獻導向不突出的現象,強調教師服務區域發展的社會貢獻指標,着重考察教師在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培養支撐區域發展的各類人才、貢獻區域城市建設與文化發展等爲抓手,將服務區域發展貫穿於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工作中。另一方面,嘗試啓動建設區域內部統一的數據資源系統,打破各高校間的“數據孤島”現象,以更好地監測和評價高校教師的貢獻與影響。通過構建全國性、區域性的數據庫,可實時記錄並分析體現高校教師貢獻與影響的活動、數據。隨着該評價系統逐步推廣,區域高校或科研機構間將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體系,爲實現區域高校教師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客觀依據。
持續完善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專門政策,蓄積教師隊伍後備人才。“加強後備力量,提供源頭活水”,是高校教師資源永續發力的長久之計。爲此,要從吸引優秀青年人才進入高校教師隊伍、擴大優質高校師資“蓄水池”的角度,不斷優化針對青年教師隊伍的專門支撐政策。相關政策中必須把解決青年教師的切身利益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提供子女教育、家庭住房、薪酬與科研經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及提供可持續的職業發展機會和更大的晉升空間,以此吸引、激勵青年教師不斷髮揮潛力,使區域教育發展成爲青年教師自身成長信念的一部分。同時,通過優化青年教師導師制度,幫助其儘快轉變角色適應工作環境,打破“自上而下”爲青年教師安排“一對一”成長導師的傳統模式,引入“雙向選擇”和“雙方考評”機制,充分激發青年教師的能動性,並將指導工作的考覈結果作爲導師考評的重要指標,使“師帶徒”的培養模式落到實處。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4日13版)
楓葉教育(01317.HK)1145名2023屆楓葉高中畢業生收到來自加拿大及美國等18個國家及地區236所大學的4282封錄取通知書
楓葉教育(01317.HK)1145名2023屆楓葉高中畢業生收到來自加拿大及美國等18個國家及地區236所大學的4282封錄取通知書
格隆匯11月2日丨楓葉教育(01317.HK)公告,於本公告日期,1145名2023屆楓葉高中畢業生收到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及中國等18個國家及地區的236所大學的4282封錄取通知書。約80.2%的2023屆學生收到Quacquarelli Symonds(“QS”)百強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此外,其中17名學生收到QS排名前十大學(包括位於英國知名的倫敦大學學院及倫敦帝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這是第一批在楓葉世界學校課程下畢業並獲得楓葉集團畢業證書的楓葉學生。
爲向楓葉畢業生提供更多升學選擇,集團與超過23所知名國內大學訂立合作協議,例如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及西南政法大學等。該等大學與海外大學合作提供各類學科課程。公司努力創造更多與國內大學合作的機會,併爲公司的高中畢業生提供多種選擇。自此後,楓葉一直向其高中學生提供國內及國際”雙出口”,以追求日後升學。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爲全球首個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國際課程。2023年5月,英國Ecctis公佈其對世界學校課程對標認可的主要概述結論,指出:持有楓葉世界學校課程12年級文憑的學生可被視爲符合英國、加拿大及美國本科錄取的一般入學要求。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相當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及美國(紐約)畢業證書。當完成規定數量的12年級學術課程時,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相當於英國GCEA-Level系統的整體標準。
中國傳效仿「哈瑪斯模式」突襲臺灣 國防部:已掌握共軍可能行動
中國傳效仿「哈瑪斯模式」突襲臺灣 國防部:已掌握共軍可能行動
▲哈瑪斯「中國想模仿突擊臺灣」,國防部31日針對此事迴應。(圖/CFP)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哈瑪斯高層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有意效仿他們突襲以色列的模式,針對臺灣發動相似的突襲行動。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31日表示,中共是臺灣安全目前最主要的威脅,不論是偷襲還是其他行動方案,國軍都會以料敵從寬的態度應對中共可能的任何行動。
哈瑪斯高層海外領袖馬沙爾(Khaled Mashal)近日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俄羅斯從哈瑪斯突襲中獲益,北京政府也把他們對以色列的突襲視爲良好範例,「中國人正考慮在臺灣實施一項計劃,就像卡薩姆旅(al-Qassam Brigades)10月7日(在以色列)做的那樣」。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圖/記者湯興漢攝)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31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被詢問此事,他表示,中共最近幾年針對臺灣不論是文攻武赫,還是配合軍事演習進行的威脅行爲都一直在增強,像是去年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今年蔡英文總統出訪友邦之際,中共在前後都採取了各種威嚇行動。
孫立方指出,中共是臺灣目前面對最主要的國防安全威脅,因此不論是偷襲還是其他各種方案,國軍都會以料敵從寬的態度,針對中共可能採取的手段進行精細分析與觀察,也已透過各種方式掌握中共情報,應對中共可能展開的行動。
針對哈碼斯的說法,大陸解放軍中將、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何雷31日表示,「中國軍隊怎麼能夠效法其他武裝組織或軍隊,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軍隊是個大國的軍隊,是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奉行中國特色的防禦性的國防政策。」
何雷強調,「我們絕不會模仿,世界上任何一支國家的軍隊的一些做法,我們一貫主張和平,迫不得纔會進行自衛反擊,採取其他的手段,強硬或是武力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完整與統一。」
江蘇火了,投資2.5億的新學校落戶崑山,佔地62畝,開設30個班級
江蘇火了,投資2.5億的新學校落戶崑山,佔地62畝,開設30個班級
契約軍婚 小說
江蘇崑山市宣佈新增一所學校——天福學校。作爲崑山市的新興教育機構,天福學校將投資2.5億元,佔地62畝,開設30個班級。本文將詳細介紹這所學校的背景和規模,並探討其對崑山市教育事業的積極影響。
天福學校的設立是崑山市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這所學校將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爲崑山市廣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全面的教育服務。同時,學校的設立也反映了崑山市教育局對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致力於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天福學校的總投資額達到2.5億元,顯示出崑山市對教育的高度重視。這筆鉅額投資將用於校舍建設、教學設備採購、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學校將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爲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其次,天福學校佔地62畝,擁有寬敞的校園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這樣的規模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的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現代化和環保理念,爲學生提供了舒適、安全的學習環境。
天福學校將開設30個班級,爲更多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學校的課程設置將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此外,學校還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爲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全面發展。
除了學術教育,天福學校還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學校將設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團組織,爲學生
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學生可以參加各類興趣社團、藝術團體、體育俱樂部等活動,培養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同時,學校也將積極組織各類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天福學校還將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將聘請一支高素質、富有經驗的教師團隊,他們將以專業的教育背景和熱忱的教育精神,爲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和個性化的輔導。同時,學校還將爲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和培訓機會,不斷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天福學校的設立對崑山市教育事業將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學校的投資將推動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整體教育水平。其次,學校的建設和運營將爲崑山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當地教育產業的發展。同時,學校將吸引優秀的教育人才和學生,提升崑山市的教育聲譽和吸引力。
此外,天福學校還將積極與其他學校和教育機構進行合作,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教學經驗交流。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學府的合作,學校將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和國際化的教育視野。
英诺激光(301021.SZ):截至半年报各项业务的在手订单合计约1亿元
天福學校的設立是崑山市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學校將以鉅額投資、現代化設施和優質教育資源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全面的教育服務。同時,學校還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爲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相信天福學校的建立將爲崑山市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爲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今日起補錄!佛山兩區發佈公、民辦積分入學補錄安排→
今日起補錄!佛山兩區發佈公、民辦積分入學補錄安排→
最强前妻:狼性少尊请住手
孩子有報名積分入學
但暫未錄取的的家長注意啦!
今日起有學位可進行補錄
目前禪城區已發佈公辦補錄安排
三水區發佈了民辦補錄通知
日媒刊登中国智能健身镜产品报道,FITURE或将布局海外市场
具體學位數量與補錄辦法
跟小幫來細看~
禪城區公辦積分入學補錄
根據2023年招生工作安排
和積分入學相關政策
禪城區公辦小學、初中
將進行普通借讀生
(積分入學)補錄工作
具體安排如下
一、補錄時間
7月11日-7月12日
二、補錄學位數量
第一輪普通借讀生(積分入學)註冊工作結束後,目前禪城區梧村小學等7所公辦小學共有194個學位、禪城區城北中學等3所公辦初中共有102個學位進行普通借讀生(積分入學)補錄工作。
三、補錄辦法
PART.1
公辦小學
根據佛山市禪城區新市民事務辦公室公佈的2023年禪城區積分入學最終排名結果(→點擊查看詳情←),按照積分排名先後順序從全區積分入學排名第1212名起電話通知補錄,額滿爲止。
PART.2
303大停电王美花自请处分 游淑慧讽:原来不专业的官位最稳?
公辦初中
根據佛山市禪城區新市民事務辦公室公佈的2023年禪城區積分入學最終排名結果(→點擊查看詳情←),按照積分排名先後順序從全區積分入學排名第775名起電話通知補錄,額滿爲止。
注意:
四、公佈補錄結果和新生註冊
三水區民辦積分入學補錄
各位家長,2023年三水區初中積分入學第一輪錄取工作已經全部結束,目前8所民辦學校初一年級仍有部分剩餘學位,具體情況如下:
7月11日起,以上學校可在各鎮(街道)教育辦指引下補錄學生,請家長自行聯繫學校進行報名註冊。
錄取規則如下:
(一)先補錄參加了積分入學的學生。
錄取順序:
1.有兄弟姐妹在本校就讀的學生;
2.本校小學畢業生;
永續智庫年度企業永續進程報告: 全球碳智能正夯!卻高達77%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3.其他參與了積分入學有意願入讀本校的學生。
(二)再補錄未參加積分入學的學生。
要求學生必須爲三水區內居住,家長或學生本人必須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1.監護人或學生本人持有三水戶籍的;
2.監護人持有三水區有效居住證的;
3.監護人持有上一月份或當月三水區內社保繳費證明的;
4.監護人或學生獲得三水區內住宅房屋權屬證書的;
5.監護人或學生持有村居開具的有效居住證明的;
6.監護人持有三水區內工商營業執照的;
7.監護人持有三水區承包土地證明的等。
佛山市三水區教育局
2023年7月10日
有需要的家長趕緊Mark住上方信息
抓緊補錄機會啦!
更多教育資訊
聯發科蔡明介:AI 無法取代想像力、創造力、理解和表達情感學習歷程
持續更新中
小幫第一時間
分享教育乾貨和政策資訊
整合:禪城教育、三水教育
編輯:佛山教育幫新媒體中心
男子偷财神庙金牌、香油钱身影全都录 遭逮称:神明给圣筊应允的
審校:Faye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